前天晚上,我送走帮忙装庭院浇灌系统的朋友,顺便在小区走一走,遇到邻居正修理木槿花枝条。我立刻要了剪下的枝条,找一根废弃的绳子,捆着一堆枝条拖回家。借着屋外的路灯,听着有声书,不时和路过的其他邻居聊聊天,修剪枝条近凌晨。我将修剪好的木槿枝条三五节一根,插满了花园篱笆边,而木槿叶,则先装在留置的快递盒里。忙碌一个晚上,汗透的衣服,用洗澡水加酵素水先揉搓了一遍,洗衣服的水,就留下来浇花浇菜用吧。在我的生活理念里,这些都是不能“浪费”的。
昨天早上,又用洗漱的水再一次浇灌扦插的新枝条。虽然已经用上了自动浇灌系统,但我想,在炎热的夏季,充足的水份才能让它们更快地生根成长。经历去年三个月的干旱期,院子里仅留的三四棵木槿花,已经长成两米多高的样子,花开满树,惹人喜爱。我顺手将谢了的花采集起来,加上随手掐尖的嫩桑叶,还有弯弯绕绕的藤三七叶,做成了鲜脆美味的早餐。
早饭过后,我先清理木槿叶。然后,将做好的无患子酵素过滤一部分出来另装瓶。这些酵素是去年给省文化馆学员上课时,在湘府公园地上捡的,经过大半年的发酵后,汁液泡沫丰富,果渣也随时可以做底肥了。我将洗过的木槿叶加进去,松松地塞到大半瓶,再倒入另一瓶做好的茶籽粉酵素浸泡萃取。就这样,平时生活中用到的“洗涤神器”完成了。如此这般,不含化学洗涤剂用过的“废水”,还可以用来浇灌植物,可以“一水多用”。
说到水,就会想起在北方上大学时遇到的干旱。那时,汾河干枯得让人心疼,经常性的停水也让我更懂得水资源的珍贵。回到长沙后,为避免因化学洗涤用品导致生活废水无法用于浇灌,我不断尝试洗涤实验。终于,2012年逛各种花草论坛的我学会了自制环保酵素。2013年,我和袁老师等志同道合的朋友注册成立了长沙市绿动社区环保服务中心,开启了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机关等环保科普讲座。
其实,早在2006年,我便开启了新浪博客,宣传“绿色生活”。2008年,我和全国很多生态爱好者共同以樱慈公益团队志愿者服务形式上山下乡,走街串巷,实地考察全国各地的老种子、老种植、老传承。这些事情都被我一一记录在博客上,因此,在全国有机爱好者网络平台上被称为“有机湘女”。
自2013年开展面向大众的高频环保科普讲座后,我听到大家提出的很多具体环保问题,其中也包括一直特别支持我的博士导师的实践困扰。切实解决问题的动力,让我在寒冷的冬天亲自做清洗抽油烟机的实验。环保洗涤的效果不仅让清洗工作变得简单高效,而且让我一遇化学洗涤用品就脱皮的双手得以滋养。
日复一日的环保生活实验,我将厨余垃圾变成沃土腐殖土、将庭院种成了“食物森林”。在此基础上,我在长沙图书馆开设了14期的《环保慧生活》、《自然食育》等课程,边学边教,学员们丰富的环保生活经验也让我获益匪浅。
专业课堂时间有限,让我无法畅所欲言环保公益知识。于是,我在2016年申请开设了湖南工商大学的全校网红选修课《生态消费理论与实践》,培养了近4000名年轻学子,也因教大学生制作环保口红、环保面膜等而上过热搜头条。同样的开课初衷,还在湖南图书馆“百姓课堂”的《环保健康新生活》、湖南文化馆的《生活创意》等系列课程中得以实现。我非常感恩这么多好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对我们环保爱好者的信任,也让我在学无止境的环保生活方式探索中不断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当然,作为湖南绿色卫士,我也不曾舍弃参与环保活动的机会。2014年起,我所在的绿色卫士大队为长沙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做了几期的环保系列课程和两型活动讲座,参与了屋顶花园和生态庭院的建设过程,2019年共同完成长沙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庭院型公共服务性单位湿垃圾资源化利用实践模式的探讨——以长沙市老干部活动中心为例》研究课题,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主持开展长沙市两型建设中心的《美丽两型生态课堂》和《樱慈生态趣玩》实践传播项目。
2017年是我荣誉丰收的一年。我先后被评为“长沙市十大两型人物”、“湖南省优秀绿色卫士”、“湖南省绿色湘军杰出人物”、“长沙市优秀环保卫士”,特别是“长沙市两型公益讲师”等的名号更让我感觉责任重大。
除了过好自己的小日子,更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我特别欣慰的就是,这15年的公益实践,不仅成全了我的生态梦想,而且见证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新鲜力量。仅2022年,就有数位学友在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小额资助项目《樱慈生物资源升维、共建美丽中国科普》中成长,现在都主动地将环保低碳理念及所学融入到日常生活与具体工作中,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这就是我,陶开宇,一个爱生态、爱生活、爱生机的大学老师,公益团队的创始人,一个将环保当成美好的生活方式的“绿色卫士”。我将在环保的道路上坚持到底,以个人的力量带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环保的队伍。
图/文 陶开宇
编辑: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