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和有力抓手。近年来,生态环境部先后命名表彰了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两山”基地,湖南省先后命名表彰了两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自2021年3月起,省生态环境厅推出“绿水青山相映美,金山银山幸福长”典型示范案例栏目,对示范创建地区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先进经验予以展示推广。
湖南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平江县
2020年11月,平江县被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授予第二批湖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
平江县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与湘、鄂、赣三省交界,辖24个乡镇,总面积4125平方公里,总人口113万人。平江县是个将军大县,曾经发生过平江起义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是第一批革命老区和全国第四大将军县。平江自然生态禀赋优良,绿色资源丰富多彩,森林覆盖率达到63.35%,水力资源丰沛。贯穿县境193公里的汨罗江,被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誉为“蓝墨水的上游”。拥有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等多张国家级生态名片,并先后被国家授予“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天然氧吧”城市、“全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等称号。

平江县石牛寨百里丹霞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
。投资1.3亿元以县建设了生活垃圾无害化终端处理设施“平江县垃圾卫生填埋场”和“平江县建筑垃圾填埋场”,全县24个乡镇共建标准垃圾转运站39个,配套垃圾全封闭运行车辆42台,建立城乡保洁队伍3408人。全县垃圾处理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开展空心房整治、养殖污染整治、固废污染整治等多项环境整治行动,平江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环境质量排在全省前列,县域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8%以上,2020年空气质量优良率在全省排名第10位,地表水质量稳定在III类水质以上,县级饮用水源地黄金洞水库断面水达到Ⅱ标准。平江城乡整洁美丽、空气清新、山清水秀、面貌焕然一新。

平江县汨罗江风景
生态屏障建设全覆盖
。大力开展生态修复,实施矿山治理、裸地复绿等生态修复项目162个,生态修复种植林草总面积达到1866.4万m2
。县城完成绿化重点工程18个,城区绿化面积681.2万m2
,绿地率达到37.8%,公园绿地214万m2
。退耕还林26.4万亩,落实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面积159万亩。优化空间格局,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平江县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站”,三年来共收容救护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327只(羽),野生娃娃鱼已实现5次成功放归野外。

连云山风景名胜区
生态经济建设全覆盖。
全县建设标准油茶基地8万亩,绿色茶叶基地4.5万亩,有机茶基地7000亩。广泛开展有机农产品、绿色产品认证。平江山桂花蜜、平江茶油、平江茶叶、平江矿泉水、平江酱干等绿色、有机农产品走俏市场。2020年“平江烟茶”和中药材“平江白术”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县建成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9家,2016年以来,共接待游客6271.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15.1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综合税收7.56亿元,辐射带动21.6万人就业。平江县域旅游经济综合指数排名湖南省第四位,连续三年获评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

平江县纯溪小镇
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全覆盖
。每年有计划地组织对了县、乡、村三级干部和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培训,各村(社区)以村组为单元,组织广大群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座辅导6400余场,培训企业管理人员820人次。文艺下县宣传环保演出60余场,全县中小学全部开设了环保课程,广泛开展了保护环境、绿色发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建立环保教育基地20个。以县成立了环保志愿者协会,现已有3.8万注册人员,志愿者协会组织了12.6万多人次的各类生态环保义务活动。多种方式广泛进行了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的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树立了节约意识、循环意识、绿色意识,大大提升了全民共创生态文明的氛围。
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县,多年的筚路蓝缕,多年的艰苦拼搏,平江县的绿色发展的实践经受了历史的检验。平江县将砥砺拼搏,不懈努力,奋力开拓建设“绿富双赢”新平江,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