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环保科普  > 环保百科 > 详情
返回
科普 | 碳足迹管理来龙去脉,一文梳理明白! 发布时间:2024-06-20

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提出,要从产品碳足迹着手,完善国内规则、促进国际衔接,建立统一规范的碳足迹管理体系。

与国际衔接,首先要了解国际上的发展趋势。当前,国际上在产品碳足迹方面的具体进展情况如何?本报进行了梳理。

什么是产品碳足迹?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CFP)是指由个人、组织、事件或产品直接和间接造成的温室气体(GHG)排放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CO2e)表示。

目前,碳足迹可以按照其应用层面分成国家碳足迹、城市碳足迹、组织碳足迹、企业碳足迹、家庭碳足迹、产品碳足迹以及个人碳足迹。其中,产品碳足迹是碳足迹中应用最广的概念。

产品碳足迹(Product Carbon Footprint,PCF)是指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从原材料的生产、运输、分销、使用到废弃等流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量总和,是衡量生产企业和产品绿色低碳水平的重要指标。对于企业而言,确定产品碳足迹是减少企业碳排放行为的第一步,有助于企业真正了解产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并由此采取可行的措施减少供应链中的碳排放。对于出口制造企业而言,开展产品碳足迹计算是提高国际竞争力、打破国际碳税壁垒的重要途径。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国家层面出台5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初步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基本建立,碳足迹核算和标识在生产、消费、贸易、金融领域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展,若干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实现国际互认。

到2030年,国家层面出台2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和标准,一批覆盖范围广、数据质量高、国际影响力强的重点行业碳足迹背景数据库基本建成,国家产品碳标识认证制度全面建立,碳标识得到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认同,主要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和碳标识得到国际广泛认可,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国际上产品碳足迹的主要核算方法

目前,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是生命周期评价法(LCA)。作为一种系统方法,LCA覆盖了从原材料提取、生产、运输、使用,到废弃和回收处理等所有阶段,通过评估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从材料开采到废物处理)造成的环境负担,实现全过程碳足迹管控。

生命周期评价作为环境管理工具已历经多年发展,1990年由国际环境毒理与化学学会(SETAC)正式提出,已在欧美多个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2003年,欧盟委员会将LCA确定为评估产品潜在环境影响的最佳框架。2009年,欧盟出台生态设计指令,要求企业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资源使用。2023年,欧盟的《新电池规定》正式生效,强制要求所有进入欧盟市场的电池企业采用LCA体系下的环境足迹PEF方法(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进行产品碳足迹计算。

依据方法的系统边界设定和模型原理的不同,目前比较常用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可以分为过程生命周期评价(Process—based,PLCA)、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Input—outputLCA,I—OLCA)、混合生命周期评价(Hybrid—LCA,HLCA)三类。

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是目前主流的评价方法。对于微观层面(具体产品或服务方面)的碳足迹计算,一般釆用过程生命周期法居多。

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克服了过程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中边界设定和清单分析存在的弊端,引入了经济投入产出表。此方法一般适用于宏观层面(如国家、部门、企业等)的计算。

混合生命周期评价是一种将过程生命周期评价和投入产出生命周期评价相结合的生命周期评价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不但可以规避截断误差,又可以比较有针对性评价具体产品及其整个生命周期阶段(使用和废弃阶段)。但因对数据和计算要求较高、构建模型难度较大,尚未大规模实践。

《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 》明确,下一步,我国将立足国情做好产品碳足迹国际通用核算方法和标准本地化工作。本地化工作究竟如何落地和实施,各方拭目以待。

国际上产品碳足迹相关政策标准

目前,国际上关于的碳足迹量化标准主要有ISO 14040/14044、ISO 14064(1—3)、GHG Protocol、PAS 2050、ISO 14067等。

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首次制定了ISO 14040和ISO 14044两项标准,后又经过多次修订完善。这两项标准共同构成了生命周期评价(LCA)的框架和方法。

ISO 14040标准规定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定义、目的和范围,并提供了评价过程的指导原则。强调了LCA应该采用综合性的方法,考虑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原材料采集、生产、使用阶段,到废弃处理等环节。ISO 14044标准进一步细化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具体要求和指南,以便实施和进行LCA的操作。标准明确了LCA的步骤和方法,包括目标和范围的确定、生命周期库的建立、数据采集与处理、结果解释等。提供了关于如何选择功能单元、系统边界、生命周期阶段、影响类别等方面的指导。

2006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ISO 14064系列标准,并于2018年和2019年进行修订,ISO 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组织层面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性指南》详细规定了设计、开发、管理和报告的组织或公司GHG清单的原则和要求。ISO 14064—2《温室气体—第二部分:项目层面温室气体排放减量和清除增量的量化、监测和报告的规范性指南》着重讨论旨在减少GHG排放量或加快温室气体的清除速度的项目(如碳吸收和储存项目)。ISO 14064—3《温室气体—第三部分:温室气体声明审定和核查的规范性指南》阐述了实际验证过程,规定了核查策划、评估程序和评估温室气体等要素,适用于组织或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报告验证及索赔。

2009年,世界资源组织和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首次发布GHG Protocol(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修订稿,2012年发布了最终版,在欧洲和北美各国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我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将其核算方法体系引入到了中国,并进行了部分行业领域的中国化修订,通过采用温室气体计量和管理的综合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清晰梳理温室气体排放情况,设立较为合理的减排目标,最终使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具体可为产品整个life cycle(生命周期)碳排放盘查提供标准方法,包括整个供应链,从而帮助企业或组织减少在产品设计、制造、销售以及使用环节中的碳排放。

2011年,英国标准协会发布的《PAS 2050:2011商品和服务在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评价规范》规定了企业到企业(B2B)和企业到消费者(B2C)两种评价方法。它是以生命周期评价方法为基础建立的,实现了使用一种统一的方法评价商品和服务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愿望,从而使组织、企业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受益。

201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及指南》,这是一项国际公认的用于量化产品碳足迹的标准,规定了量化和报告产品碳足迹的原则、要求和指南。

有专家指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际上一些碳足迹相关标准已经实施多年,并对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国在构建自主碳足迹标准体系的过程中,需高度重视现有国际标准体系。目前,我国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标准《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正是参考借鉴了《ISO 14067:2018温室气体—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及指南》。

参考资料:

“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解读与认证实践 

构建自主碳足迹评估体系 应重视现有国际评估标准

关于政协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3435号(资源环境类229号)提案答复的函

作者:谢佳沥 

来源:中国环境

编辑:陈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