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生态环境部、中国作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于8月30日共同举办2023年中国生态文学论坛。论坛上,长期关心支持生态文学发展的作家、学者发表了演讲。现进行转载,供大家学习交流~
生态文学写作的自觉与日常
王怀宇
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学院院长王怀宇在2023年中国生态文学论坛上演讲。
也许是因我从小生活在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吉林省西部地区,也就是干旱少雨风沙大、俗称八百里瀚海的白城地区,导致我一直对生态环境极其敏感,也因此导致我的文学作品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关注到自然生命,关注到生态环境。
而我真正自觉地关注生态文学写作还是要从上世纪90年代算起,也就是我大学毕业以后。从短篇小说《狼群早已溃散》《北方往事》到中篇小说《家族之疫》《公鸡大红》,再到长篇小说三部曲《血色草原》《风吹稻浪》《芬芳大地》,这些创作都与吉林省西部地区的草原和河湖的生态环境有着密切关联。尤其是近几年连续在《中国作家》上发表的长篇小说三部曲,更加有意识地书写了家乡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好的生态文学作品不仅引起业内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目前,长篇小说《芬芳大地》已经完成破圈转化,已改编成30集电视剧,正由中央电视台和北京中视长城影视文化公司立项并筹划拍摄中。
正如武汉大学文学院汪树东教授在《当前生态文学热潮及其启示》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回顾中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近40年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20世纪80年代还只有很少作家具有一定的生态意识,他们从事生态文学创作往往会被一般作家视为不务正业,被讥笑为抓不住社会主要矛盾,忽视人性与历史,或者被嘲笑为只关注风花雪月、猫狗虫鱼、豺狼虎豹,境界太低;20世纪90年代,才有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了生态危机的严重性,意识到文学也必须关心环境保护、关心人类的长远利益乃至自然生命的存在权利,意识到现代文明发展的固有弊端和恐怖前景;而只有到了新世纪以来,大部分作家才恍然梦醒,才意识到生态危机也是人性危机,也是文明危机,才意识到人性的生成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而且同时越来越多的作家有意疏远都市文明,拥抱大地,接通大自然,在山水中洗心革面、脱胎换骨。
在我看来,我的生态文学写作不同于身边一些人的自然文学写作,绝不是看花说花,见鸟说鸟。我认为生态文学不应只是记录自然,更应该参悟自然。就像笛卡尔的《昆虫记》、梭罗的《瓦尔登湖》,在动物、植物和自然风景之外,承载更多的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厚思想内涵。我一直认为《血色草原》是我生态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品,她就是我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乡愁中爆发出来的我和草原的深情对话。
我创作《血色草原》源于很小的时候父亲给我讲述的草原故事。“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豺狼”的景象。让我幼小的心灵总是充满着无穷神秘感和巨大的生命力,这些都呈现在我的这部作品中。正如我在创作谈《我那遥远的血色草原》中所说:我为什么要写《血色草原》,不仅是因为我对童年印象中的草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更是因为我对现实中渐渐远去的草原的一种焦虑和痛心。我一直没有忘记我的草原。活生生的现实总是让我回想起草原上那些英雄和弱民。印象中,草原本是绿色居多,但《血色草原》并非郁郁葱葱,而多是用红色来形容草原的颜色。处处是红色的血肉、红色的狼牙、红色的枯草和红色的泥土……草原风掀起一拨又一拨的浩荡草浪时,总能让人联想到马群的脊背、牛群的脊背、羊群的脊背,甚至是狼群的脊背……那也分明就是汹涌着的红色肉浪。
在跨越时空的书写中,体现出我对吉林西部草原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的高度关注。《血色草原》以血性、剽悍、生命相交织的“血色”为草原生态和草原文化赋形,书写了人类情感生活的位移、人类竞争方式的演化,书写了东北草原深沉而凝重的多民族原生态的强者基因,也书写了强者基因力量给后代人们带来的潜在希望。同时也在不断地呼唤着生态文明,呼唤着日益萎缩的东北草原,呼唤着不断远去的霍林河水和早已溃散的草原狼群……
在这篇小说中,人物和动植物几乎都成为相对的主角,血色草原是一片天人合一、万物共生共存的土地与后来草原生态遭到侵蚀、形成了凋敝景况形成鲜明对照。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整体性视野一直贯穿其中,也因此形成了“生态文学”品格。
文学就是要感悟和创造一个世界,而我更要在《血色草原》中感悟和创造一个草原百年变迁的人文世界和生态世界。正如我曾在一篇创作谈中说:“草原退化了,远去了,可盘踞在我心头上的草原狼还是迟迟不肯退去,我耳边的那首《北方的狼》还是经常于午夜时分骤然响起……犹记得自己写下第一行字时的心情——想在这里生存,你得习惯各种疼痛。那一刻,过去和现在迎面相逢,从前的我和此刻的我站在时光的两端,那首《北方的狼》被抽走了歌词,只剩下旋律,和风中的月光一起,覆盖在我的书桌上。”
发展到今天,生态文学创作已经成为我国当代文坛上的一支劲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生态文学发展也正迎来一个更加广阔的天空。总之,生态文学是生命与文学相融合的文学,不仅呈现着生命意识或生态观念,更要对人类盲目发展给予警示和批判,以校正人类经常偏移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我相信,无论是在未来文学发展进程中,还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生态文学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产生越来越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学院院长)
来源: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