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有人认为“秸秆焚烧”既能消灭病菌和害虫,又能让草木灰中的钾回归土壤,还不用花费多少经济成本,是一种肥沃土壤的好方法。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环报记者采访了华中农业大学副教授、湖北省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专家组成员丛日环。本文试图用图文结合的科普方式,厘清“秸秆焚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关注点一:
焚烧秸秆能把病菌和害虫清除干净?
一些农民认为焚烧秸秆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真相是如何呢?让我们看下面这张图,病菌和虫卵可能同时存在于秸秆表面和土壤中。
点燃一把火以后,如果秸秆带有病虫害,焚烧可以杀死寄存在秸秆表面的病菌和虫卵。那么土壤中的呢?在采访中,丛日环告诉记者,秸秆能否把生活在土壤里面的病菌和虫卵烧死,取决于焚烧时间、焚烧强度。
也就是说,秸秆上的病虫害能付之一炬,而土壤中的病菌或者虫卵却不一定随之灰飞烟灭。因此,焚烧秸秆并不能成为代替常规植保防控技术手段的“土法子”。
当然,部分农民担心秸秆不经焚烧还田会携带病虫害。丛日环建议,可以将染病虫害较重的秸秆离田利用。对于非染病秸秆,专家通过大量研究和调研发现,在常规植保防控的条件下,秸秆科学还田与秸秆离田的作物病虫害并没有显著差异。发生作物病虫害主要是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关注点二:
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是天然肥料?
秸秆被部分农民看作“天然钾肥”。他们认为将焚烧秸秆后剩下的草木灰还田,能够使秸秆中的钾回到土壤里。
事实上,这样的观点只看到了事物的冰山一角。站在更宏观的维度上,焚烧秸秆还把其他一些重要的营养元素“烧”掉了,导致养分损失。
来看一组数据:
近年来,全国农作物秸秆可收集量稳定在8亿吨左右,含有氮、磷、钾等大量元素2385.7万吨,钙、镁、硫等中量元素983.0万吨,锌、铜等微量元素85.0万吨。按照营养元素5元/kg计算,秸秆养分资源可折合成肥料经济价值1.73亿元。
焚烧法只能让像钾一类的矿质营养归土还田,而大部分如氮、硫等作物必需的非金属营养在燃烧过程中形成了气态氧化物,都排到空气中去了,造成土壤养分失衡,降低了作物产量。
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秸秆焚烧主要会降低0-5cm表土层土壤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的活性。数据显示,不同焚烧温度导致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6.4%-25.0%。同时,秸秆焚烧还会显著降低土壤水分含量,降幅可达21%-41%,进而使团粒化程度下降,加重土壤板结,降低了土壤保水保肥的能力。
由此,秸秆焚烧后的草木灰还田令土壤肥力不升反降。
关注点三:
焚烧秸秆能节省肥料钱?
前面两个问题解释了并不能把“烧秸秆”当作“施天然肥”。那么自然也不存在这笔因“烧秸秆”剩下的肥料钱。不过,如果能用科学的方法让秸秆还田,的确可以节约一笔不菲的成本。
根据2020年的数据,按照我国主要大田作物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农作物秸秆还田氮、磷、钾肥替减率来计算,秸秆科学还田可减少全国当年氮、磷、钾肥消费量的12.6%、25.0%和48.5%,合计节约化肥成本 478.98亿元。
丛日环专家团队在湖北省开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的秸秆还田定位试验均发现,随着还田年限的延长,秸秆还田条件下化肥可减施15%-20%,而作物产量与常规施肥相比并没有下降。这一实例印证了秸秆科学还田实现化肥替减的可行性,也意味着让秸秆科学还田确实能为农民节约化肥成本,带来经济效益。
作者:王宇宁
来源:中国环境